作者:刘耀堂
团队的力量 ——访“全国优秀律师”、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律师行业再次掀起了一股律师事务所合并风潮。
2013年9月,原重庆坤源律师事务所与原重庆衡泰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为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在合并不到3年的时间内,坤源衡泰的综合实力一举跃入重庆地区律师事务所前列。
今年3月30日,在第九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荣获全国律协授予的“2011-2014年度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4月22日,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荣获重庆律协“2016年度最佳律师事务所”。
全国律协评选的“全国优秀律师”是业界公认的律师个人的最高荣誉,而重庆律协评选的“年度律师(律师事务所)大奖”则是重庆律师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既是坤源与衡泰合并的主要促成者,也是坤源衡泰的主要管理者。他是如何带领整个团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律师事务所的跨越式发展?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就此采访了谢鹏主任。
记者:恭喜您荣获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您认为能够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谢鹏:我个人并不优秀,但我自认为拥有和加盟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我是代表事务所这个优秀的团队领受的这份荣誉。
我个人的履历很简单:1986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90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央企做法务,1999年辞职做专职律师至今。我在本地并不出名,直到2013年因迅速整合几股力量并获成功,才引起大家的关注。我这次能获奖,完全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优秀。
记者: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是2013年9月份,至今近3年了,目前发展情况怎么样?
谢鹏:目前情况良好,正在稳步前行。整合之初只有70余位律师,到现在已拥有专、兼职和实习律师200多名、律师助理10余名、行政人员近20名;学历状况从整合之初的10余位博士、30余位硕士到现在已拥有30余位博士(包括海归)、80余位硕士,我们现在律所的主任就是一位70后法学博士。办公面积从3年前的1500余平方米发展到现今的4000余平方米;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重庆南岸和四川成都开设了分所;业务总创收从2014年开始实现连年翻番,在重庆700多家律所中名列前茅。
记者:你们的整合理念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能在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发展得这么快?
谢鹏:简单地说就是“平等、互助、快乐”并且充满“人情味”。说得具体点就是当时我们原“坤源所”和原“衡泰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遇到了瓶颈,另外一些有识之士和我们一同看到了很多律所的发展弊端,这就促使这几路人马走到一起。我们遇到的“瓶颈”是:通过十余年的发展,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地:既不甘心于现状,又无法单独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大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整合在一起就可弥补各个专业方向的不足。我们期望通过整合,平等共同管理,做大做强,共享利益。
记者:您谈到“平等共同管理”这个理念,究竟是怎样一个体制?
谢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律所管理和模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中谈到: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管理和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我认为我们这个制度和模式,最起码到目前为止,实践证明是最适合我们的。
第一、平等。首先在办公室的装修设计上,所有合伙人的办公室基本都一样大(19到20平米左右),装修好后房间编号,全体合伙人抓阄决定办公室;一级骨干律师、二级骨干律师和年轻律师分设三种不同级别的办公室,在每一级里也抓阄决定座位,符合条件向上一级调整时升级,不符合条件时降到下一级别的办公场地;所里博士、教授多,但每位合伙人(包括专家级别、骨干和资深律师)在门牌上均只刻制“XX律师”,所以假如你是当事人,在进入办公楼里时是看不到谁强谁弱,也找不到谁是负责人的。
其次,我们在机构搭建以及各种表决中,合伙人实行“一人一票”民主表决。
再次,在向律协、仲裁委、人大、政协、党委推荐优秀人才以及事务所推荐评优评先人员时,必须是业务能力强并为事务所做出过贡献的人,所内每年都设了许多奖项,公开透明,不搞平衡。
最后,我们在章程和其他规则上均规定了事务所主任、管委会主任每届两年,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管委会成员由合伙人直选,每届必须换掉三分之一,以期让具有管理才能的每位合伙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成为管理合伙人。这样轮换下去,整个事务所就会锻炼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而避免打上某一个人的烙印。所以,我们走的管理路径是:一个优秀团队的管理而非某个优秀个人的管理。
第二、民主管理。我们讨论了一年,制定了律所章程和几十项规章制度。“合伙人大会”是最高议事机构,下设管委会和监事会,管委会下设“财务”、“培训教育”、“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管理”、“品牌建设与宣传”、“党、团、工会”、“女律师”、“青年律师”、“新产品研发与利益冲突”、“疑难案件研究”等各个委员会,分别由一位管委会成员负责。每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合伙人,也可以是普通律师或行政人员,按照《规则》的规定,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全所员工,只要你拥有管理才能,只要你乐于奉献,我们就为你提供平台。
第三,关于分配体制。对合伙人而言,既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又要体现合伙人之间相互扶助的“人情味”;对非合伙人而言,有提成制、有工资制、有工资加奖励、有工资加提成、还有工资加奖励再加提成;对行政人员而言,年终奖金和第二年的效益工资完全取决于年终时每位合伙人对行政人员的评分,分为“优异”、“优秀”、“中等”、“合格”、“不合格”五档,待遇各不同;年终红利全员参与分配。所以说,我们是一种“怪”模式,但大家都很拥护。
记者:我注意到贵所提的一句口号,叫做“专家型团队、专业化服务”,能实现吗?
谢鹏:已初步实现,这也是我们全体合伙人所推崇的一种愿景。
首先谈谈“专家型团队”。我们律所背靠西南政法大学,几乎法律界别的每一个领域,均有几名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加盟,再辅以部分执业达15年及以上的资深合伙律师担纲,在所内组建相应的专业部门,面对不同的客户委托,均由这些专家教授型律师担纲负责,并亲自带领律师一起参与讨论、把关,真正做到了“专家型团队”。
其次是“专业化服务”。我们前两年试行每个律师(包括合伙人)只选两个专业方向,一主一辅,推行每个人只做自己最擅长领域的业务,制定了内部案源调剂制度。两年试行下来,随着案源的增加和调剂,大家都提高了收入,尝到了甜头,可以静下心来主攻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领域。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改变一个师傅带一群徒弟、这群徒弟要配齐各种专业的现状,准备将执业5年以上的青年律师放到事务所平台上来,供合伙人或律师互相选择合作伙伴,减少年轻律师对师傅的依赖性,增强和提高他们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意识,这样对律师本人和事务所来讲都是好事。长此以往,我们希望每个律师都可掌握自己赖以立足的“独门绝技”,客观上能打造一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团队。
记者:你们这套做法很有独到之处。我关注了贵所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你们的公众号上面有很多优秀文章,在事务所内外搞了不少讲座和培训,感觉学习氛围很浓厚,很有些“学院派”的风格,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谢鹏:除了前面讲到的大学背景因素外,说起业务培训学习我还真有些自豪,这也是本所对年轻律师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前面谈到,我们管委会下面设有一个“品牌宣传与教育培训委员会”,由一位管委会副主任负责主抓,他本人也是西政名师,是重庆市大学生网评的“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之一。他课讲得好,律师业务也做得好,他分管的信息部和教育培训两项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
具体说来,信息部会定期向各位合伙人和年轻律师约稿,培训部则会列表安排每位合伙人每年的讲座。有时也会邀请所外嘉宾到所主讲,讲座不仅面向本所律师,也面向全市律师免费开放部分名额,有的讲座由于所外同行报名太多而不得不改到律协的大场地开讲。我们同时也应客户的要求邀请企业法务人员参与培训,有时也到企业开设讲座。同时也鼓励年轻律师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当然,我们事务所也会支付一定的“润笔”和酬劳。完成得好,除酬劳外,年终还有可能评奖评优,完成的不好就“自愿”赞助一定经费,由事务所聘专家或其他律师替他讲。你想想,近40人的合伙人团队,如果每人每年一次,每月得有几次?
为保证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文章质量上乘,有“干货”,我们会以“阅读量”和“转载量”按“质”论“价”。本所年轻律师有学习各种知识的途径,每位合伙人为树立自己的形象也为“荣誉”而战,就不得不把真本事和“家底儿”掏出来。
说到“学院派”风格,还真是有点儿,除了我前面介绍到的与“学院”相关的因素外,本所2003年就被西南政法大学授予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每年均会派学生来本所实习;从2007年起,韩国东亚大学大法学院与本所签订协议,设为“留学生实训基地”,每年均派3-5名研究中国法律的学生前来实习观摩;从2014年开始,法国的几所公立大学也分别派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的学生过来实习几个月;我们还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在西政开设了“坤源衡泰?中国民法成长论坛”,吸引了全国十多所高校的法学教授参与。
律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我们这样做,不仅让律师们在专业方面不停地学习,而且还为自己储备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梯队。
记者:我到过你们所,也听重庆其他同仁聊起过,贵所的氛围团结、亲和、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律所文化”?
谢鹏:企业应该有“企业文化”,律所也应该有律所独特的文化。虽然我们律所成立15年了,也曾获评过“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但整合成目前的规模才短短的两三年,我不敢妄言已形成了什么“文化”,但我们正从各个方面在努力一点一滴地构建,希望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
到目前为止,律所整合了六、七支律师团队,大家走到一起,志同道合。我们提倡的是“无核心个人有核心团队”,怎样才能把人心拢到一起的确是个大问题,弄得不好要么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要么昙花一现作鸟兽散。
所以这几年我和管理团队努力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探索实践:一是制定规则力求公平;二是制造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大家认识、了解、融合、互助;三是管理团队和合伙人带头奉献;四是不拉帮结派任人唯贤;五是树立正能量。
具体来说,我们律师事务所设立了党委、工会、女律师委员会、青年律师委员会,还组建了男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羽毛球队,女子篮球队也正在筹建中。党委把握方向,工会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分发福利,女律师委员会组织全所六、七十位女性员工的活动,青委会讨论青年律师的发展和成长,有一技之长的律师可以加入各种兴趣团队参加活动,这样就不断有交流、交往的机会,大家熟悉和了解后,合作机会增加,关系自然融洽。对于这些群团组织,律师事务所都会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这就是我们全体合伙人的可贵之处,大家都有奉献精神,都注重长远利益,把律师职业当作事业来做。
我们还特别注重与律师家属的沟通,每年的新春团拜会我们都会邀请每位员工的家属一起联欢、聚餐,每个月给当月生日的同仁集体过生日,“三八妇女节”给女同胞有特殊的关爱和礼物,“六一儿童节”给全所的“坤二代”有大礼包并邀请家属带孩子参观办公环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亲人跟谁一起工作,在怎样的团队和环境中工作,这样就会慢慢地让大家把律所当作自己的家,大家才会真正成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们在事务所内部每年都会评许多奖,只要你在某一个方面对事务所的发展建设有“功”我们就奖,功越多奖得越多。有的律师或许上台三、五次领奖,只要你给我一个理由,能让我为你写“颁奖词”就奖,决不搞平衡。我们向律协、仲裁委、人大、政协等推荐人才和评优评先时,都从事务所历年来获奖者中推荐,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股正能量,大家也都服气。
总之,按照我们老主任刁太国的话说:大家都把利润看薄一点,人情味浓一点,这世界就会充满了爱!
记者:律所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了,您能简洁地归纳一下在这方面的心得吗?
谢鹏:律所管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说难,是因为大家都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又精通法律;说简单只需六个字:公心、爱心、用心,掌握了这六个字,再多的人也能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