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鹏 袁晶晶
从规范遗嘱格式、解决邻里纠纷,到给社区干部和群众普法、帮助群众打官司,律师进社区已经成为莲湖区134个社区每周五下午的常态工作。这也是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7月初,省司法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两年多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成为服务社会治理的有力举措。
生动的暑期“安全课”
晚上7点,50余名学生和家长准时来到庆安社区会议室,负责庆安社区的王滨峰律师专门为孩子和家长们准备了一堂暑期安全教育讲座。
“暑期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小学生不应该做的那些事、家长们如何引导孩子……”王滨峰坐在孩子和家长中间,通过生动的事例剖析,普及大家容易忽略的安全问题和法律知识。
今年76岁的简双龙坐在后排,认真听着讲座,还不停地记录着。简大爷说,他是社区的校外辅导员,“我记下来,再给更多的小朋友讲。”
讲座完毕,王滨峰又为社区群众解答了其他法律问题。“在群众眼中,律师似乎是‘高高在上’的,而且律师做久了,眼睛往往盯着大案子,社区小纠纷看不上。”王滨峰说,自从下到基层,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为社区居民解决实实在在的法律问题,就是回归到当初选择做律师的初衷。
“‘律师进社区’既确保社区和律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当中,又增强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推动人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西安市莲湖区司法局局长李波表示,这是推进社区和谐稳定和法治社会创建的创新之举。
从“被动”求助到主动上门
远东东社区是一个大约三万人的社区,老年人居多,今年年初社区逐步开始拆迁,遗产继承就成为居民咨询律师的主要问题。
7月15日下午3点,20多位居民来到社区法律咨询室,就遗产继承等问题集中咨询负责他们社区的杨淑凤律师。一个下午,杨淑凤一口水都没顾上喝,咨询结束,嗓音略显沙哑。
“法律咨询室2015年刚开办的时候,经常是一整天连人都没有。”远东东社区主任岳尔宝说,如今每周五下午门庭若市,挤都挤不下。
“群众不愿找社区的律师,一方面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是等真遇到事了才会想起使用法律手段。”王淑凤说,从起初的咨询遗嘱怎么写、遗产怎么分配,到现在提问题也越来越专业,可以看到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
“律师进社区,受益的是老百姓。”生活在远东东社区的袁军说,通过杨淑凤律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解决了他们家的遗产分配问题,让他处理问题也更加理性,学会思考。
未来将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陕西省实现城市和农村共享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建成82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占应建成的70%;建成1119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占应建成的84%;建成1744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占应建成的78%。
据了解,2017年将在城市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2018年全面实现镇街、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着力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