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荆楚网(武汉)
8月30日,西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日网络针对索玛花爱心小学强拆的质疑,发布会上各部门回应,学校建筑在国土、林业和规建方面的手续都不齐全,属于违法建筑。(8月31日《四川日报》)
索玛花爱心小学被当地政府认定为“违法办学”、“违规占用林业用地”,并下发文件限期拆除,此举引发网友的质疑。为了消除“误会”,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强拆决定及时向公众作出了回应和澄清,可谓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然而,网络舆论却认为,当地主管部门的合法解释虽无可厚非,但这“命令”未免来得太过突然,甚至带有巧合的意味,终究难以掩饰“义正言辞”背后的“感情用事”。
自从“最悲伤作文”走红网络之后,大凉山地区的扶贫状况倍受非议,为此,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木苦依伍木及大凉山其他孤儿捐钱献物。其中,40多万元善款用于援建索玛花爱心小学,试想,一个总花费近300万元建成的爱心学校要被拆除,确实有点可惜,公众很痛心,也是情之所至。按照索玛慈善基金会的说法,这所爱心小学已经运转四年,相关部门在这之前也是默认学校的存在,还向学校提供教材。那么,为何现在又要突然拆除?更何况,在当地政府有新建学校需求的情况下,基金会愿意捐献学校,当地教育部门为什么又不愿接收,而要坚持强拆?这不是浪费资源么?
西昌市在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解释是:索玛花爱心学校系违法办学、属于违规用地,理应拆除。从这个层面讲,政府依法办事,对违规办学予以叫停,体现了一种法治思维,我们本该尊重。然而,当地政府强制拆除爱心小学,除开要执行刚性原则的客观要求之外,还存在“软环境受伤”等方面的主观因素。比如,“最悲伤作文”曾引发公众对该地区发展现状的偏见与不满,其实,大凉山贫困的真实情况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粗暴”。可见,网络炒作形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让当地政府深受委屈,这将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在当地政府看来,一些没有通过正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的支教老师,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片面言行,会使“正能量”传播有“变味”的潜在风险。因此,官方认为,即便是爱心学校,在师资并不合格的情况下违规办学,又加上违章建筑,也定然法理不容,政府限令强拆,符合法定程序,是正当之举。
当然,对于爱心小学遭遇强拆一事,批判与责怪只能为舆论造势,我们还得冷静对待,在理性归因的同时,建言献策又未尝不可。如果爱心学校的建立符合当地教育资源需求,能够切实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题,为地方的扶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那么,本着民生实际出发,相信政府可以协调相关部门,通过有效手段让爱心学校转变身份、合法运行,真正把好事办好,应该不算难事。退一步讲,在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就算开开“绿灯”也无妨,毕竟,这是人们用爱心筑起的“堡垒”。通过爱心接力,既能解决贫困山区的“特殊问题”,还不辜负社会爱心的嘱托,成人之美又何乐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