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残破不堪的石刻,承载着村民的回忆
在南京考古爱好者看来,地名里如果出现“狮子”二字,一定要格外注意,像“狮子坝”、“狮子沟”、“狮子湾”这些地方,都有“石狮子”遗存,这些村民口中的石狮子,大多是南朝旧墓前的辟邪石刻。南京马群狮子坝村就是一个因为南朝石辟邪得名的村子,这里的石辟邪曾经是村民眼中的“镇物”。但如今,在村子被拆迁后,这个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却遗落在荒野中。 目前,文物管理单位表示,会去现场进行评估,再研究具体的保护方案。 现状 石辟邪泡在水里,损毁得厉害 狮子坝村靠近沪宁高速,村子早已拆迁,现在剩下的只是废墟。昨天,记者来到这里,在废墟里七拐八拐,终于见到这尊石辟邪。 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20年前她来到这个村子时,石辟邪就已经在了。她说,狮子坝村的名字跟这辟邪有关。因为它形状像狮子,旁边有水塘,所以村子就取了这个名。 这个石辟邪的表面已经风化,有些裂纹,它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出大概的轮廓。在它周围,有一个低矮围栏,是用砖头跟水泥砌起来的。其中两边已经碎掉,留下两个豁口。围栏里积了些水,长满了绿藻和杂草。旁边竖着一块石碑上写着“狮子坝村失考墓时刻”,并标明这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时间是2006年。 回忆 “神兽”曾经是村里的守护神 在记者观察石刻的时候,一位当地村民正好过来。他姓陈,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关于这个石辟邪,他可听过不少故事。陈师傅回忆,他小的时候,石刻周围还没有围栏,孩子们就会骑到时刻身上,他说,那个时候石刻表面被磨得很光滑。当时他听村里的老人讲,这石刻是古代留下来的,本来是有一对,守护着旁边的一个墓。对于村里人来说,这个石刻是村里的镇物,也是守护神。出于敬畏,每年过年,村里都有老人来给石刻“洗澡”。 爱好者说 应对石刻所在位置进行提升,并设围栏 南京文物古迹保护爱好者方青松介绍,这个石刻是南朝传下来的,守墓所用。他介绍,按照古代的传统,守墓会有一对辟邪、一对神道石柱和一对神道碑。 方青松建议,在石刻周围设立围挡,或者拉警戒线保护起来。他认为,石刻不应泡在水里,建议对石辟邪所处的位置进行提升。 管理部门 要到现场进行评估,再拿出保护方案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像这种散落在野外的文物,要现场做了评估之后,综合文物所处的环境,再做出一个保护方案。他介绍,目前栖霞区共有38处市级(含以上)文保单位,它们将全部安装监控探头,每一处文物由4人“实名负责”。另外,目前栖霞区已经开始召集居民担任巡查员,培训后正式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