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灞河古桥而得名。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9个街道,31个社区,228个行政村。
灞桥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6000多年前,浐、灞河岸边就有先民沿水而居。自周秦汉唐以来,灞桥一直作为古帝都长安的京畿重镇,东津要道、军事重地,境内有半坡遗址、隋灞桥遗址、汉文帝霸陵等多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
灞桥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区内有驰名中外的白鹿原和有花果山之称的洪庆山。灞桥得“水”独厚,“八水绕长安,灞桥有其三”,浐、灞、渭三河在灞桥境内川流交汇。这片丰腴的土地更孕育了孙蔚如、孔从洲等抗日名将以及著名作家陈忠实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灞桥区钟灵毓秀,物产丰绕。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远近闻名;白鹿原上的鲸鱼沟飞瀑流泉,曲径通幽;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区内石墨、片麻岩贮量丰富,地热资源面积达60平方公里,大粒樱桃、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品闻名全国,远销海内外。目前,全区果林面积达到9.5万亩,形成了以浐灞河流域为主的6万亩葡萄、猕猴桃生产基地,以洪庆山为主的2万亩核桃、杏、石榴等小杂果基地,以白鹿原、霸陵坡为主的3万亩大粒樱桃基地。
灞桥区交通便捷,物流通畅。区内交通道路密集,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西康铁路连接南北,陕沪、西禹(西临)、西蓝、西阎高速公路连接西北、华北、东南、中原等省市;境内有西北最大的内陆无水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将动工的西安城东客运站、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具备了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灞桥区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强。区内有航天四院、庆华公司、西核所、空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数十家,有各类科技和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名。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光机电、纳米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特色果蔬种植、设施蔬菜、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为特色的城郊型产业结构。
灞桥区文明开放,环境宜人。截至目前,浐、灞、渭河治理已累计投入11亿元,建成拦水橡胶坝10座,建成生态景观区6300亩,形成流动水体景观近万亩。大绿工程造林4.55万亩,全区林地总面积达到21.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
近年来,灞桥区立足主城区定位,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区的总目标,以“打造西安东部新城区,建设人文生态新灞桥”为发展主题,坚持走“规划引领、招商引资、环境创优,投融资并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郊区向主城区转变、生态强区向经济强区转变,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多项经济指标连年位居全市前列,区域内已基本形成灞桥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浐灞生态区“一架马车、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至2008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13亿元,同比增长4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1亿元,同比增长52.3%;实际引进外资2898万美元,同比增长58.4%;实际引进内资25.87亿元,同比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83亿元,同比增长24.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495元,同比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44元,同比增长20.2%。
灞桥的生态优势、交通优势、空间优势和极富魅力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商家的青睐,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兴业的热土,全区已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两家,引进了北京龙湖、陕西延长、中华房屋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已入区投资建设,引进了新大地、东大石油、西蓝天然气、西安普华等8家总部经济体入区发展。
未来几年,随着浐灞生态区在境内的深度开发,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址的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纺织城综合发展项目的启动实施,以及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地铁一号线、城东客运站、西安火车站东站等项目的建成,将使灞桥聚集更大的人气,迎来更大的商机,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展望未来,一个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特色明显的宜居新城、物流新都、商贸新区已雏形初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