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全社会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鱼小辉说,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规定》提出,国家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下级规划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约束的指标,并将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和中小城市、县城建设用地供给,合理保障民生用地需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收和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文峰表示,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利用的管控制度,为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和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两种形式。西北大学教授何炼成表示,慎重稳妥地统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改变过去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强化农村土地的流转,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收益权,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集约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也可以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从而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在采访中,众多学者一致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粗放利用土地现象依然突出,土地管理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