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流井东兴寺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征收办公室里,拆迁工作人员万桂英有个常客。
“我是最早签约的几个,每周都要回来看看项目进度。”居民廖公公语气里带着期盼。安土重迁的老人家为啥这么想搬呢?
“征收方案讨论稿一出,我们就大量张贴方案、入户调查宣传,作政策解释。入户率达95%,但老百姓对政策并不满意。”万桂英说,将收集到的20余条反馈意见上报指挥部后,市上要求,“90%以上的群众认可后,才可启动这个项目。”
廖公公最满意的正是“两升一降”的调整:物管费免收年限由2年增加到3年,安置房可选户型由10余种扩大到32种,超过优惠面积的安置房单价由1500元/m2降至1200元/m2。
从开始的围攻,到不搭理、不让进门、不停解释,到后来的慢慢配合,再到无话不说……不少拆迁人员都有共同的感触:需要换位思考、转变工作作风,“和群众一道”。
东兴寺钓鱼台电业局住户朱永华,老两口年龄都超过了80岁。曹杏玉第一次上门的时候,老两口均拒绝搬迁。“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老人年纪大了也不喜欢电梯房。”曹杏玉找来车辆,陪着朱永华老两口去看现有的安置房,并推荐较低楼层置换,最终他们自愿出资3万元,以产权置换方式,换成近110个平方的大房子
万桂英负责176户私有住宅的征收,居民王玉诗就是其中之一,她拒不“搬家”的苦衷不少:80多岁老母亲怎么赡养?家养的近300只鸽子如何安置?万桂英不厌其烦地解释。气顺了,两人反倒成了忘年交,60多岁的王玉诗非常喜欢万桂英送她的昵称“诗诗姐”,愉快地签订了征收合同。
不仅自己主动签约,廖公公还做通10来家拆迁户前来签约。从对工作人员避而不见、态度冷淡到为他们提供住户信息、帮助宣传政策,以往房屋征收带来的紧张干群关系正在转变。
变化的不止这些。在被抽调到拆迁办之前,曹杏玉是自流井区人社局副局长、纪检组长,在拆迁一线工作了近10个月,曹杏玉变得更有耐心,“以往在街道工作不自觉地都爱说机关语言,官话、套话多一些。”身为五星街党工委副书记的万桂英,现在学会用老百姓爱听的语言跟他们打交道。
自流井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光全告诉记者,全区共抽调了50余名干部参与旧城改造,“目的就是让机关干部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截至目前,辖区内需征地拆迁的1400户私有住宅房屋签约率已接近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