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习水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力推行以“一线定规划、一线定项目、一线审批、一线调度、一线督查”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阵地前移、服务前移,想方设法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快速推进。
亲情拆迁,家访式联系促和谐
为有效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县领导率先垂范,亲自下一线,来到重点项目最前沿督查督办、指导工作,各部门沟通协作、齐心合力,一场全县上下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的“攻坚战”全面展开。
项目建设,征拆是难题。在征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会交织到一起,集中爆发,成为“绊脚石”。但是,仅22天时间,完成东皇镇物流南路项目征地130亩,坟墓搬迁92所,房屋搬迁23户,土石挖方12.5万方,实现泥石路面通车,再造习水项目建设新速度……
是什么让征拆顺利推进?“亲情拆迁,家访式联系”,与百姓打好“感情牌”,是和谐拆迁的“法宝”。
一直在征拆一线摸爬滚打的王成平深有体会。他认为,是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消融了征拆工作的“坚冰”。王成平是东皇镇人口计生干部。他回忆说,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每个项目指挥部都安排了县镇村工作人员,正是这种“熟人”之间的交流,赢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王成平说:“我们上门做思想工作,第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几十次、上百次。以前,大家都是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若还提些非分的想法,就说不过去了”。在这种“以诚动人”,“以情动人”的征拆办法下,越来越多的拆迁户签署了协议书。
拆迁户罗江平对此颇有体会。罗江平家中7口人,全靠他一个人在外打工度日,为了得到更多补偿,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字。工作人员多次上户做工作都没有效果。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从“情感”二字入手,10余次上门进行思想开解。数天后,罗江平终于打开心结,答应在协议上签字,并顺利拆迁。
“如今我都成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曾经的“钉子户”王福礼羞涩地说:“以前不懂政策,三天两头跑政府,后来村里的干部天天围着我转,给我讲政策、讲法律,与我摆‘龙门阵’,让我的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不回避矛盾,全程公开严监督
征拆补偿,关系到每一位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哪家补偿标准不同,哪家面积丈量不对,哪家的安置房分配有问题……拆迁户们都睁大眼睛盯着。
为了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先签协议的人不吃亏”,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严格依法依规征拆,做到了征拆政策、评估结果、拆迁补偿、安置房分配流程“全程公开”,给了老百姓一颗“定心丸”。
习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皇镇党委书记陈灿说,“‘全程公开’既是宣传,也是监督。将征拆工作情况及时公布出来,让拆迁户自己比较对照,不仅有利于拆迁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对干部的廉政监督。”
在项目建设中,东皇镇把支部建在项目现场,“一把手”上一线指挥,率领14个党员吃住在现场,通过干部分组包片,按照每个干部到每个群众家里至少去五次的硬要求,深入走访群众,了解家庭情况、广泛征求群众对项目建设、安置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并通过公示栏把拆迁政策、赔偿细则、拆迁进展情况公示出来,按照拆迁一户公示一户的方法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为了把政策宣传透彻,我们还采用了‘土办法’——高音喇叭,这样,哪怕是在田里忙农活、家里带小孩也能把政策贯穿于耳。”陈灿如是说。
同时,该县调动拆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激情,让群众有“自己的家乡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意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规模型经果林、成立运输队、进园区就业等措施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真正实现让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解决拆迁户后续生存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