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律师-褚中喜律师
  网站首页 万博要闻 律界新闻 律师介绍 办案团队 刑事辩护 开庭公告 代理意见 成功案例 申诉再审
房屋拆迁 房地产 经济纠纷 裁判文书 司法解释 中央规定 地方规定
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房屋拆迁 > 正文
个别地方城镇化跑偏存误区:拆迁先行 补偿滞后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1670

全国AAA信用等级律师事务所  中国公众满意十佳律师服务机构 北京市征地拆迁专业化律师事务所

热烈祝贺北京市万博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全国征地拆迁最具影响力律师事务所”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0-000-284   010-63922284  82073366  邮箱:bj444444@126.com
-----------------------------------------------------------------------------------------------------------------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究竟该如何展开?城镇化的过程中,弱势的农民群体如何避免被边缘化?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城镇化跑偏,存在三大误区:拆迁先行、补偿滞后;规划国际化、保障低端化;不顾地方实际频繁变更政策,造成资金浪费。

  现在补偿不到位 给未来“埋雷”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个别地方楼房工厂建设很快,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却很慢,土地出让的价格不低,但给农民的补偿却不高。

  南方沿海某镇,发给农民的拆迁补偿是一纸白条,数万元的土地补偿款,当地政府称现在没钱,几年后有钱再给。

  西部某县,一位中年农妇告诉记者,政府当初征地每亩地给了他们4万元补偿,给每户提供一个每月补贴280元的低保指标,再加上在安置区配置的一个30平方米的商铺,每个月租金收入500元。

  对此,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政府给的已经不少。一位西部地区住建部门干部甚至说:“有些老百姓太刁,给多少都不够。”

  但该中年农妇有不同的看法:算上当保安打工的老伴每月收入1200元,全家每月收入还不足2000元,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一个还在读大学,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只能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

  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与传统的圈地拆迁、建设新城相比,最大区别就是“以人为本”,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广东乌坎等事件看,失地农民矛盾凸显,很多发生在土地出让五至十年后,再倒逼政府必须正视农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部分地区却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当于给未来五至十年“埋雷”。

  建设与国际接轨 保障按最低执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城市的新区建设得十分壮观,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马路等基础设施堪称与国际接轨。一些干部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规划领先,对此政府不惜巨额投入。

  而当记者询问进城农民的待遇时,尽管各地基本都提供了保障,但绝大多数的保障标准参照的是城镇最低收入人员的保障标准。谈起提高收入,干部们普遍表示应该提高,但只能长远解决,因为资金确实紧张。

  事实上,从农民到市民,要补偿的还远远不止土地出让补偿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中央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而落实新型城镇化,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佳时机。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表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点,对地方政府而言,挑战更甚于一次性的土地征收收益。这就涉及到如何来评价地方政府执行城镇化政策的优劣,到底是楼高房多,还是老百姓得实惠。

  “据统计,现在城市人口拥有的权利比农民人口多几十项,而未来进城的农民能否拥有这些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将是检验城镇化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如果做到,那么收入差距自然可以缩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说,让农民变成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市民,保障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认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前提,还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不到位、生计和安置工作滞后等。“要避免矛盾拖炸,必须将相关工作前移,而不能滞后。”王蔚说。

  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在西部某地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央开展“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所在的农村是试点,政府投入不少成本新建了成片的新居、完善了村里的水电和医疗点,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然而不久,地方政府又打着新型城镇化的牌子,把村子的土地征收,让农民“上楼”,“花了上百万元、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和村里的设施,又全给拆了,看着十分心疼。”

  “到底要搞什么应该提前弄清楚,而且政策应该多管几年,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吧。”这位干部痛心疾首地说。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

  “必须警惕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单纯建设城市,一味发展城市,不顾及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说。

  专家表示,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国情建中国特色,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即便达到了“城镇化率百分之七十”的相对发达水平,届时也仍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记者乌梦达席敏 罗争光)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究竟该如何展开?城镇化的过程中,弱势的农民群体如何避免被边缘化?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城镇化跑偏,存在三大误区:拆迁先行、补偿滞后;规划国际化、保障低端化;不顾地方实际频繁变更政策,造成资金浪费。

  现在补偿不到位 给未来“埋雷”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个别地方楼房工厂建设很快,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却很慢,土地出让的价格不低,但给农民的补偿却不高。

  南方沿海某镇,发给农民的拆迁补偿是一纸白条,数万元的土地补偿款,当地政府称现在没钱,几年后有钱再给。

  西部某县,一位中年农妇告诉记者,政府当初征地每亩地给了他们4万元补偿,给每户提供一个每月补贴280元的低保指标,再加上在安置区配置的一个30平方米的商铺,每个月租金收入500元。

  对此,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政府给的已经不少。一位西部地区住建部门干部甚至说:“有些老百姓太刁,给多少都不够。”

  但该中年农妇有不同的看法:算上当保安打工的老伴每月收入1200元,全家每月收入还不足2000元,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一个还在读大学,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只能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

  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与传统的圈地拆迁、建设新城相比,最大区别就是“以人为本”,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广东乌坎等事件看,失地农民矛盾凸显,很多发生在土地出让五至十年后,再倒逼政府必须正视农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部分地区却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当于给未来五至十年“埋雷”。

  建设与国际接轨 保障按最低执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城市的新区建设得十分壮观,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马路等基础设施堪称与国际接轨。一些干部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规划领先,对此政府不惜巨额投入。

  而当记者询问进城农民的待遇时,尽管各地基本都提供了保障,但绝大多数的保障标准参照的是城镇最低收入人员的保障标准。谈起提高收入,干部们普遍表示应该提高,但只能长远解决,因为资金确实紧张。

  事实上,从农民到市民,要补偿的还远远不止土地出让补偿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中央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而落实新型城镇化,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佳时机。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表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点,对地方政府而言,挑战更甚于一次性的土地征收收益。这就涉及到如何来评价地方政府执行城镇化政策的优劣,到底是楼高房多,还是老百姓得实惠。

  “据统计,现在城市人口拥有的权利比农民人口多几十项,而未来进城的农民能否拥有这些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将是检验城镇化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如果做到,那么收入差距自然可以缩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说,让农民变成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市民,保障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认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前提,还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不到位、生计和安置工作滞后等。“要避免矛盾拖炸,必须将相关工作前移,而不能滞后。”王蔚说。

  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在西部某地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央开展“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所在的农村是试点,政府投入不少成本新建了成片的新居、完善了村里的水电和医疗点,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然而不久,地方政府又打着新型城镇化的牌子,把村子的土地征收,让农民“上楼”,“花了上百万元、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和村里的设施,又全给拆了,看着十分心疼。”

  “到底要搞什么应该提前弄清楚,而且政策应该多管几年,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吧。”这位干部痛心疾首地说。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

  “必须警惕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单纯建设城市,一味发展城市,不顾及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说。

  专家表示,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国情建中国特色,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即便达到了“城镇化率百分之七十”的相对发达水平,届时也仍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记者乌梦达席敏 罗争光)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究竟该如何展开?城镇化的过程中,弱势的农民群体如何避免被边缘化?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城镇化跑偏,存在三大误区:拆迁先行、补偿滞后;规划国际化、保障低端化;不顾地方实际频繁变更政策,造成资金浪费。

  现在补偿不到位 给未来“埋雷”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个别地方楼房工厂建设很快,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却很慢,土地出让的价格不低,但给农民的补偿却不高。

  南方沿海某镇,发给农民的拆迁补偿是一纸白条,数万元的土地补偿款,当地政府称现在没钱,几年后有钱再给。

  西部某县,一位中年农妇告诉记者,政府当初征地每亩地给了他们4万元补偿,给每户提供一个每月补贴280元的低保指标,再加上在安置区配置的一个30平方米的商铺,每个月租金收入500元。

  对此,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政府给的已经不少。一位西部地区住建部门干部甚至说:“有些老百姓太刁,给多少都不够。”

  但该中年农妇有不同的看法:算上当保安打工的老伴每月收入1200元,全家每月收入还不足2000元,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一个还在读大学,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只能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

  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与传统的圈地拆迁、建设新城相比,最大区别就是“以人为本”,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广东乌坎等事件看,失地农民矛盾凸显,很多发生在土地出让五至十年后,再倒逼政府必须正视农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部分地区却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当于给未来五至十年“埋雷”。

  建设与国际接轨 保障按最低执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城市的新区建设得十分壮观,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马路等基础设施堪称与国际接轨。一些干部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规划领先,对此政府不惜巨额投入。

  而当记者询问进城农民的待遇时,尽管各地基本都提供了保障,但绝大多数的保障标准参照的是城镇最低收入人员的保障标准。谈起提高收入,干部们普遍表示应该提高,但只能长远解决,因为资金确实紧张。

  事实上,从农民到市民,要补偿的还远远不止土地出让补偿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中央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而落实新型城镇化,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佳时机。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表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点,对地方政府而言,挑战更甚于一次性的土地征收收益。这就涉及到如何来评价地方政府执行城镇化政策的优劣,到底是楼高房多,还是老百姓得实惠。

  “据统计,现在城市人口拥有的权利比农民人口多几十项,而未来进城的农民能否拥有这些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将是检验城镇化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如果做到,那么收入差距自然可以缩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说,让农民变成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市民,保障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认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前提,还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不到位、生计和安置工作滞后等。“要避免矛盾拖炸,必须将相关工作前移,而不能滞后。”王蔚说。

  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在西部某地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央开展“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所在的农村是试点,政府投入不少成本新建了成片的新居、完善了村里的水电和医疗点,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然而不久,地方政府又打着新型城镇化的牌子,把村子的土地征收,让农民“上楼”,“花了上百万元、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和村里的设施,又全给拆了,看着十分心疼。”

  “到底要搞什么应该提前弄清楚,而且政策应该多管几年,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吧。”这位干部痛心疾首地说。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

  “必须警惕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单纯建设城市,一味发展城市,不顾及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说。

  专家表示,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国情建中国特色,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即便达到了“城镇化率百分之七十”的相对发达水平,届时也仍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记者乌梦达席敏 罗争光)

  “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究竟该如何展开?城镇化的过程中,弱势的农民群体如何避免被边缘化?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城镇化跑偏,存在三大误区:拆迁先行、补偿滞后;规划国际化、保障低端化;不顾地方实际频繁变更政策,造成资金浪费。

  现在补偿不到位 给未来“埋雷”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个别地方楼房工厂建设很快,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却很慢,土地出让的价格不低,但给农民的补偿却不高。

  南方沿海某镇,发给农民的拆迁补偿是一纸白条,数万元的土地补偿款,当地政府称现在没钱,几年后有钱再给。

  西部某县,一位中年农妇告诉记者,政府当初征地每亩地给了他们4万元补偿,给每户提供一个每月补贴280元的低保指标,再加上在安置区配置的一个30平方米的商铺,每个月租金收入500元。

  对此,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政府给的已经不少。一位西部地区住建部门干部甚至说:“有些老百姓太刁,给多少都不够。”

  但该中年农妇有不同的看法:算上当保安打工的老伴每月收入1200元,全家每月收入还不足2000元,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一个还在读大学,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只能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

  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与传统的圈地拆迁、建设新城相比,最大区别就是“以人为本”,要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广东乌坎等事件看,失地农民矛盾凸显,很多发生在土地出让五至十年后,再倒逼政府必须正视农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但当前部分地区却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当于给未来五至十年“埋雷”。

  建设与国际接轨 保障按最低执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城市的新区建设得十分壮观,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马路等基础设施堪称与国际接轨。一些干部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规划领先,对此政府不惜巨额投入。

  而当记者询问进城农民的待遇时,尽管各地基本都提供了保障,但绝大多数的保障标准参照的是城镇最低收入人员的保障标准。谈起提高收入,干部们普遍表示应该提高,但只能长远解决,因为资金确实紧张。

  事实上,从农民到市民,要补偿的还远远不止土地出让补偿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中央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在扩大。而落实新型城镇化,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佳时机。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王玉海表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点,对地方政府而言,挑战更甚于一次性的土地征收收益。这就涉及到如何来评价地方政府执行城镇化政策的优劣,到底是楼高房多,还是老百姓得实惠。

  “据统计,现在城市人口拥有的权利比农民人口多几十项,而未来进城的农民能否拥有这些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将是检验城镇化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如果做到,那么收入差距自然可以缩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说,让农民变成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市民,保障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认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这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前提,还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补偿不到位、生计和安置工作滞后等。“要避免矛盾拖炸,必须将相关工作前移,而不能滞后。”王蔚说。

  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在西部某地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央开展“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所在的农村是试点,政府投入不少成本新建了成片的新居、完善了村里的水电和医疗点,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然而不久,地方政府又打着新型城镇化的牌子,把村子的土地征收,让农民“上楼”,“花了上百万元、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和村里的设施,又全给拆了,看着十分心疼。”

  “到底要搞什么应该提前弄清楚,而且政策应该多管几年,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吧。”这位干部痛心疾首地说。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

  “必须警惕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单纯建设城市,一味发展城市,不顾及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说。

  专家表示,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国情建中国特色,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即便达到了“城镇化率百分之七十”的相对发达水平,届时也仍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二十四小时热线: 13901145334(褚中喜) 13521043844(冯  力) 13521042644(孙晓敏)                    

                 13520404118(姚丽丽) 13911972195(韦亮) 13901214203(张英华)15810524170(尹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8号光耀东方广场S座10层(北京西站北广场正对面)                            

 
姚丽丽
13520404118
冯力
13521043844
孙永恒
18911639167
尹 力
15810524170
  联系方式  
  万博要闻
·万博胜诉公告:区法院判决市环保局败诉
·万博律所通过六安市人民政府确认开发区强拆
·案情一波三折吉林省高级法院撤销延边中院不
·全国律协行政法委在万博召开《专车管理办法
·十年前的一起错案,经原一审法院再审最终得
·荒漠造林英雄诉水利部近亿元行政赔偿案今天
·拆违终审败诉通过诉国家发改委绝地反击获得
·浙江一政府的房屋强拆行为经万博律师代理被
·祝贺常年法律顾问单位“千里马股份”新三板
·经褚律师代理沈阳皇姑区政府房屋征收决定被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律界新闻  |  万博概况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全国分站
中国律师网  北京市万博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8号光耀东方广场S座10层(北京西站正对面)  邮编:100038
全国客服:4000-000-284  法律咨询、预约电话:010-63922284  电子邮件:bj444444@126.com  执业许可证:21101199410115657
京ICP备12001770号-1    技术支持:网福互联